2018-03-21 10:18:11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化學與藥物學院謝衛(wèi)青教授課題組在吲哚生物堿合成研究方面取代新進展,相關成果發(fā)表在雙一流B類頂級期刊《德國應化》 (Angewandte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IF = 11.994)上。該篇論文我校為第一署名單位,化學與藥物學院2015級博士研究生何衛(wèi)剛、胡家棟和2016級碩士研究生王鵬巖為共同作者。
單萜吲哚生物堿結構復雜,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廣泛,并且具有廣泛的生理活性,是藥物分子開發(fā)的寶庫。四氫吡咯螺氧化吲哚結構單元廣泛存在于各類單萜吲哚生物堿以及藥物分子中,此類骨架的高效不對稱構建方法對于單萜吲哚生物堿的不對稱合成具有重要意義。馬錢屬生物堿分子中除了這一特征骨架結構外,分子中還并有一個環(huán)己烷及六氫哌啶橋環(huán)骨架。過去幾十年,這類天然產物獨特的結構骨架啟發(fā)了新穎合成方法學的發(fā)展,促進了這類天然產物的全合成研究,但其高效不對稱合成仍有待于新方法、新策略的發(fā)展和應用。
謝衛(wèi)青教授課題組利用手性雙氮氧酰胺-Sc(OTf)3催化體系,通過色胺衍生的氧化吲哚與炔酮的不對稱串聯(lián)Michael加成反應發(fā)展了一種高效不對稱構建四氫吡咯螺氧化吲哚結構單元的新方法。該反應條件溫和,底物耐受性良好,能以較好的收率和立體選擇性完成連續(xù)手性中心的構建。在此方法的基礎上,謝衛(wèi)青課題組以10-11步分別完成了馬錢屬單萜吲哚生物堿(-)-tubifoline, (-)-tubifolidine, (-)-dehydrotubifoline的高效不對稱全合成,這是首次通過四氫吡咯螺氧化吲哚結構單元實現馬錢屬生物堿的不對稱全合成,為此類生物堿的全合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研啟動基金、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