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9 10:37:47 郭媛媛
“我們農場的2000畝青貯玉米畝產可達3.7噸,往年畝產值最低能達到 1500元,每畝地給農民分紅600元。上個月剛和河南一家大型牧草企業(yè)簽訂銷售合同,進行長期合作。”日前,陜西省楊凌黨民家庭農場負責人魏黨民說起自己的收入眉開眼笑。
魏黨民種植青貯玉米已經4年了。前幾年,玉米滯銷、糧庫難進、持糧觀望、賣糧痛心等詞在糧農中蔓延,掉價的玉米讓種糧大戶憂心忡忡,種糧的積極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
2015年11月,農業(yè)農村部發(fā)布了玉米結構調整意見提到減少籽粒玉米種植面積,關心農業(yè)政策的魏黨民看到這則消息,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機,當即決定在楊凌種植青貯玉米。
了解了山西、內蒙古部分地區(qū)為養(yǎng)而種的“糧改飼”項目以后,魏黨民認為在“牛、羊、草”上做文章,通過“以農載牧、以牧富民”的農牧業(yè)結構調整來提升農牧業(yè)效益和農民收益的辦法值得借鑒和實踐。“做農業(yè)發(fā)現機會后,還要敢于嘗試。2016年年初,我在楊凌和扶風共承包了1000畝地,還購買了一臺德國進口克拉斯農機,開始種植青貯玉米,90天后,單季收益60萬元。”魏黨民說。
“今年雨水好,種植的青貯玉米預計會大豐收,我們特別高興,一直做訂單生產,銷路根本不用愁。”魏黨民說,明年準備擴大種植面積,承包3000-4000畝地,以托管形式經營,繼續(xù)帶動楊凌周邊等地農民增收。
“種麥不收麥,種油不收籽,種玉米不收棒子。”說的就是種青貯,這賣的不只是果實,作物的莖稈、葉子都能賣錢,經濟效益自然提高。管理上也不用擔心。“新型農民要跟上科學發(fā)展,跟上現代農業(yè)技術的發(fā)展,才能把產業(yè)做強做優(yōu),才能致富。”魏黨民介紹,現在基本用的都是最新技術,統(tǒng)一播種統(tǒng)一收獲,全程機械化操作。“用機械還省時省力,2000畝地大田作業(yè),噴藥連續(xù)32個小時就能搞定,1分鐘就能收1畝地。”
“我們從客戶角度出發(fā),從種玉米的時候就考慮了牛羊吃了青貯玉米好不好消化及吸收,能長多少肉能產多少奶。包括收獲的過程,粉碎的程度,都是從牛羊本身出發(fā)的。”為了做好服務,確保提高牛羊奶產量和肉品質,魏黨民還專門聘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高如嵩從品種選取、技術經驗和市場行情分析等方面做指導,為合作企業(yè)提供優(yōu)質飼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