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3 10:03:13
人勤春來早,春耕正當時。眼下正是食用菌種植的關鍵時期。在鎮(zhèn)巴縣涇洋街道辦蒿坪子村的山坡上,村兩委、駐村干部及村民正有條不紊的忙著椴木香菇、木耳的栽種。
火車跑得快,全靠頭來帶。前些年,盡管蒿坪子村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農戶也有種植椴木香菇、木耳的習慣,但都是些“小打小鬧”,無成熟經驗和技術。近年來,蒿坪子村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立足自然資源和區(qū)位優(yōu)勢,強化特色產業(yè)支撐,通過科技下鄉(xiāng)助農活動,使本村的食用菌產業(yè)得到了大力發(fā)展。截至目前,該村擁有椴樹香菇1000余架、椴樹木耳600余架,年產量達6000公斤左右,總產值大約50余萬元。
穩(wěn)定的經濟收入,調動了群眾發(fā)展食用菌種植的積極性。蒿坪子村村民王大爺說:“我就是村委會跟前的人,這幾天家里的農活做的差不多了,支書在微信群里說有活兒我就來干了,一方面務工工資能補貼家用,另一方面這里人多熱鬧,也能散散心?!?/p>
據悉,近幾年來蒿坪子村的食用菌種植每年帶動群眾用工100余人,人均增收2000余元,在實現發(fā)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幫助附近群眾實現“掙錢務農顧家三不誤”。
下一步,涇洋街道辦將通過村集體示范、招商引資、大戶帶動等方式不斷壯大食用菌產業(yè),有效帶動群眾在家門口就業(yè),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讓產業(yè)發(fā)展成為撐起鄉(xiāng)村振興的一把“致富傘”,讓村集體經濟“破繭成蝶”,實現質的飛躍。
通訊員 杜海燕 齊興貴